首页 抹茶交易所文章正文

霜降已至,是时候,重新认识天等了

抹茶交易所 2022年10月27日 12:21 33 admin

10月23,“霜降欢歌响·献礼新征程”——2022年崇左市(天等县)世界非遗壮族霜降节庆祝活动暨“广西人游崇左”启动仪式在天等县打榔舞广场举行泰达币。

活动在独具壮乡韵味的《打榔舞》中拉开帷幕泰达币。

同时还举办了打榔舞比赛、山歌比赛、乡村振兴成果展、板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泰达币。

展开全文

▲打榔舞比赛

▲山歌比赛

▲乡村振兴成果展

▲板鞋比赛

天等历史悠久,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泰达币。霜降节、打榔舞、进远乡石雕技艺、天等唱诗、壮族跳花灯......灿烂的历史文化,在展现民族的智慧与创造之余,也成为了如今天等的魅力所在。

每年霜降前后,恰逢田园稻浪染黄,正是此处的壮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——壮族霜降节举行的时候泰达币。

这个源自传统稻作文化的节日,自宋代时便已在民间流传,它蕴含着人们对自然气候、农业生产、生活经验等智慧的总结,亦包含着深刻的感恩自然与生活追求的精神内核,并在千百年的时光里,浸润着这座小城的人们泰达币。

▲图虫创意@滕洪亮

广西壮族霜降节作为“二十四节气—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”的组成部分之一,于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成为10个代表性社区之一泰达币。

▲ 图/今日天等

打榔舞是天等具有悠久历史的壮族舞蹈,从唐代武德年间传承至今,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泰达币。

“榔”是壮族先民专门用来脱稻粒、舂米的工具泰达币。最早,打榔只是壮族先民给稻谷脱粒和打糍粑的一种劳作场景。后来,打榔加入了舞蹈的元素,由此演变的打榔舞则成了壮族人稻作文化的再现。

每年的春节、三月三、重阳节、霜降节等重要的节庆,人们总要跳起打榔舞,以此表达对五谷丰登、风调雨顺和和美生活的祈愿泰达币。

▲图/何春琼 摄影

或许是承载了太多的期待,对于壮族人民而言,打榔舞具有神圣的仪式感,因此,跳舞前还要先举行请“榔”仪式泰达币。

“木榔哎,木榔响,大家一起来打榔”……随着音乐响起,每个舞者都拿着一米多长的木杵有节奏地敲击木榔,动作欢快有力,声声若鼓,场面尤其热闹泰达币。

▲ 图/ 天等县融媒体中心

打榔舞以打“榔”为表现形式,有二人对打、四人对打、多人交错对打等多种方式泰达币。一群人你敲我打,欢歌载舞,尽兴而止。

每一年,天等的壮族霜降节,打榔舞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泰达币。千人打榔舞的场面热闹而壮观,此起彼伏的音乐声和打榔声具有排山倒海之势,若能亲临现场一观,定要为这盛大欢闹的场面叹为观止。

▲ 图/今日天等

“打榔”是人们对劳动生活的欢呼泰达币,对丰收的渴望,对节日的喜悦......

天等的打榔舞广场,伫立着六根石柱,柱子上雕刻着壮族先民打榔舞的场景泰达币。漫步在这些古朴的画面之中,千年前人们在田野劳作的真实场景,仿佛就在眼前,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壮族稻作文化。

▲打榔舞登上央视 图/左江日报

石雕技艺是民族历史文化的“活化石”,从远古走到现代,跨越了千年的时空,一路记录着中国南方民族在石雕技艺和文化上的成就泰达币。

▲ 图/《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进远石雕视频截图

当石雕文化在大部分地区和众多的民族中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,只留下某些技艺传说和历史回忆时,进远乡的石雕技艺仍熠熠生辉,成为石雕文化绵延千古的活化石泰达币。

▲ 图/崇左综合广播972

进远乡位于天等东北部,坐落在重重大山深处,山中的大石天然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制作石雕的材料,石雕技艺代代传承着泰达币。

进远乡也因出色的石雕技艺,被称为“石匠之乡”泰达币。

▲ 图/《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进远石雕》视频截图

进远乡石雕技艺精湛,图案丰富、刀法细腻,层次分明,有着较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感,石匠雕刻的石狮、石狗、石象刻工细致,栩栩如生,令人惊叹泰达币。

进远石雕技法一般有浮雕、圆雕、镂雕等,而其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圆雕泰达币。从清代以来,圆雕一直都是进远乡主要的技法,以此创造了无数样式丰富、内容精彩的石雕作品。

▲ 图/《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进远石雕》视频截图

民间的手艺带着岁月传承的质朴与坚守情怀,人们创造的风物也散发着文化的光芒魅力,除了那些美丽的风光,不如多在天等的乡间走一走,看一看老石头,触摸那些被风雨冲刷洗礼过的痕迹泰达币。

▲ 图/《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进远石雕》视频截图

如果说历史文化是天等的气韵,那么,青山秀水便是她的底色泰达币。

天等是藏在中国西南边陲的秘境,山峦叠起,田园碧翠,与蜿蜒的河流、古朴的村寨交相辉映,绘出一幅绝美的自然画卷泰达币。

现在恰逢田园稻浪染黄,到处扬起稻花的清香,一眼望去,尽是一派丰收景象泰达币。

▲ 图源/天等县融媒体中心

知道天等的人,大概都听说过都康田园这片深藏在山水环绕里的绝佳之地吧泰达币。

这里位于都康乡逐龙村龙合屯一带,从天等县城驾车出发,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,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泰达币。

▲图虫创意@滕洪亮

秋日的都康田园,无论是这里温柔的天气还是惊艳的风光,都让人流连忘返泰达币。

相比夏天,深秋的田园色彩更加浓烈,目之所及是金黄色的稻田,远山含黛,近水含烟,好似东方水墨画与西方油彩画的融合,创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卷泰达币。

▲上图/虫创意@大花721;下图/布鲁斯-滕

这里之所以出名,不只因为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画卷,也因为那迷人的晨光暮色泰达币。

走进这里,更觉像是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“桃花源”秘境一般,站在山腰的观景台上,青山秀水伴着淳朴的农耕风情和日出日落时的静谧,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山水田园画廊泰达币。

▲图/图虫创意@清影视觉

都康田园的美道不尽,四季皆有其风情,不同的角度也能发现不一样的美泰达币。

与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同,远途而来的旅者也只有身临其境,才能细细品读这个山水田园相互交融的地方泰达币。

而今,都康田园已是一片稻浪金黄,美不胜收的广西秋色是气候与时间赐予的短暂的视觉盛宴,不如趁机来一场天等之旅,奔赴秋收的田园之约泰达币。

▲ 图/图虫创意@瀚逸神飞

在天等,还有一处宛如童话般的风光,大大的风车徐徐转动,温柔的晚风轻轻吹过耳畔,霞光之下的绵延起伏山坡,满是浪漫......那就是位于上映乡、龙茗镇、福新镇交界处的牛头岭风车山地公园泰达币。

▲图/图虫创意@MrYu172

与一般公园不同,这里给人的感觉多了几分自在泰达币。驾着车,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盘旋而上,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风景。

▲图/红豆社区

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山,指天椒、打榔舞、木棉花、铜鼓、壮锦、花山岩画等12个主题图案的风车,立于山脊之上,浓郁的壮族风情图案,让人眼前一亮泰达币。

▲ 上图/看天等;下图/天等融媒体中心

走在天等,旖旎的风光让人感到轻松愉快,诗意的山水田园让人陶醉流连,而在风光之外,也应该来尝尝天等原生态的地道美食泰达币。

把荷鱼丸、鸡肉粉、猪肠糕、“吉劳”“马娄狗”......这些对于天等人而言再熟悉不过的家乡风味,丰富了人们的日常饮食,也构成天等甜、辣、酸、香、鲜的风味特色泰达币。

若提及天等的风物特产,大部分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,或许便是早已闻名各地的天等指天椒泰达币。

天等指天椒种植历史悠久,产量丰、质优良,天等也被称为“中国指天椒之乡”泰达币。

▲ 图/广西好嘢

得益于天等特有的土质和山区气候条件,这里种出来的指天椒不仅色泽鲜红油亮,而且味道辛辣醇香,深受人们喜爱泰达币。

每年的9月至12月是指天椒的成熟季节,也是制作天等辣椒酱的好时机泰达币。

▲ 图/广西好嘢

制作天等辣椒酱,原料要选用上等的新鲜指天椒泰达币。

经过木杵舂打后的指天椒,香味四溢,辛辣刺激,杵好的指天椒,再辅之以搅碎的新鲜大蒜和桂林三花酒充分搅拌均匀,再经过密封泡制,一缸色香味俱全的天等指天椒酱便做好了泰达币。

▲ 图/广西好嘢

刚打开的天等辣椒酱,香辣味十足,闻着便忍不住口水横流泰达币。

对于无辣不欢的人而言,天等辣椒酱可谓是餐桌上的福音,无论是做菜还是拌面的时候加一勺,都能给食物增香添味,堪称食物界的“画龙点睛之笔”泰达币。

▲ 图/广西好嘢

当然,指天椒除了可以做成辣椒酱外,也可以加工成指天椒罐头、指天椒粉等产品,色泽香味同样诱人泰达币。

如今,正值指天椒成熟季,不妨走进天等,尝尝天等指天椒做成的各色菜肴泰达币。

▲ 指天椒做的麻婆豆腐泰达币。图/广西好嘢

天等,这座桂西南边陲的避世小城,或许,还有太多人尚未踏足,也不甚了解她的美泰达币。

唯有来到这里,漫步在田园间的小路上,闻一闻稻香、品尝小城的美味,登山揽胜,才会有深刻的体会泰达币。

自然之美、风物之味、传承之本,霜降已至,是时候,重新认识天等了泰达币。

再看一下

信息来源|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天等县融媒体中心 天等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

综合整理|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

编辑设计| 黄伊莹 罗琳

校对| 甘维良 凌雪丽

责编| 雷鑫莹

总编| 才巍 李志雄

运营| 广西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

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泰达币,仅做公益分享,

如有侵权,请联系文旅君删除泰达币。

‭0771- 5615803‬

转载请注明出处泰达币,谢谢!

标签: 天等 霜降 重新 认识 时候

发表评论

抹茶中国Copyright www.huameidaart.com Some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京ICP备19020480号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,为个人学习、研究、欣赏使用。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